|
技術部職責 根據國家政策及涉農法規結合國家微生物技術研究推廣中心的工作安排和實施方案,技術部主要負責微生物肥料的新工藝、新技術的轉讓與合作工作。加大我國農用微生物菌劑及微生物肥料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與規范,加強國內微生物肥料市場的監管力度、規范行業內不同微生物菌劑、微生物肥料的生產與應用技術問題。具體工作如下: 技術部功能廳 一、根據國家對國民經濟和行業科學技術進步的總體規劃要求,針對不同地區、行業經濟技術發展狀況和需求,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微生物肥料技術推廣和技術轉讓計劃及技術轉讓方案。 (一)農用微生物菌劑應用技術推廣,農用微生物菌劑是指目標微生物經過工業化生產擴繁后加工制成的活菌制劑。它一般由具有特異功能的有效均和基質載體組成,按劑型分為,液體,粉劑,顆粒3種劑型,根據不同種類、不同菌劑的特性及應用功能結合當地區域特征和作物種植習慣為企業和用戶提供不同產品的配方及應用方法。 技術部微生物菌培養配套設備設計
(二)根據市場需求重點扶持農業大省微生物肥料技術的發展。 1、微生物菌劑產業化工藝技術: 農用微生物菌劑一般生產技術流程為:菌種→種子擴培→發酵培養→后處理→包裝→產品質量檢驗。在實際生產中,關鍵是把握發酵工藝和后處理工藝。 技術部產業化項目 液體發酵工藝流程: 首先利用種子培養基斜面接種,進行一級、二級搖瓶配養,然后進行一級、二級種子培養,在接種到發酵培養基進行菌種發酵,制成發酵液。 固體發酵工藝流程: 固體發酵工藝流程種菌種的制備與液體發酵工藝相同,區別是將它接種到固態培養基,而不是液態陪養基。 功能菌二級種子 ↓ 基質配料→蒸料滅菌→冷卻→接種→裝箱發酵→干燥→分離→菌粉 2、生物有機肥的生產工藝流程: 根據當地資源優勢以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為導向加大生物有機肥的推廣和利用,主料為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秸稈、廢棄煙葉、芒果種植加工廢棄物等),可適當添加部分營養元素、礦物粉等。調節物料的碳氮比、含水量、PH值等,處理物料含水率控制在60%左右,碳氮比控制在25:1上下加有效腐熟菌腐熟。充分利用設備的配料攪拌功能、發酵攪拌功能、攪拌干燥功能,使生產工藝簡單化。本工藝設計為:配料攪拌、發酵、陳化(腐熟)、干燥一體車間,減少物料的多次搬運。 有機肥原料發酵采用好氧發酵工藝、采用槳葉式翻拋機、槳葉(旋轉齒式、可正反轉)切削翻拋物料,翻拋時可使槽內物料向后移動,每翻一次向后移動約2.2米,本設備即可適用于連續發酵工藝(即一進一出),也可適用于批式發酵工藝(整槽進整槽出);翻拋機具有攪拌功能可做攪拌機使用,將腐熟徹底的有機肥輸送到周轉車間或加工車間,添加功能性微生物菌進行均勻攪拌即可。 一般發酵槽單獨發酵時,發酵槽可分成幾個功能段:配料攪拌段(約5米),發酵升溫段(約5米),高溫段(約15米),降溫段(約15米),添加功能菌攪拌段(約15米),其余為陳化干燥出料段。在干燥區內翻拋機可多次攪拌翻拋,以利于走水,攪拌發酵、干燥時應充分利用攪拌機的正、反轉功能,控制槽內物料的發酵、干燥周期。 二、通過多區域、多種作物的規范田間試驗跟蹤統計不同微生物菌劑產品在不同作物上的應用方法及應用效果特征,利用大數據分析編輯規范的行業標準(草案)。 1、根據微生物肥料的國家或行業標準及國家涉農政策加大市場的監管力度,比根據實際情況對不規范、不合格產品進行技術指導責令其完善。 2、根據市場一手資料和數據編寫合理的整改方案和規范標準報國家相關部門。 三、加大微生物肥料技術項目轉化和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 1、做好我國微生物肥料行業技術人才的培訓和科技下鄉工作,加強微生物肥料質檢、化驗員、技術推廣員及職業農民的培任務。 2、通過大型的微生物肥料技術交流論壇或會議宣傳、貫徹我國涉農政策及微生物肥料專業知識。 簡易有機物料腐熟裝置 條多式有機物料腐熟設備 技術部發酵技術組組長:孟慶鑫 電話:16633212506 0312-3229999 技術部田間試驗組組長 張少驊 電話:16633212512 0312-3229999 技術部科員 吳永文 電話:16633212507 0312-3229999 技術部科員 郭曉明 聯系電話:16633212511 0312-3229999 |